欧姆

词典解释


格奥尔格·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 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埃尔兰根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纽伦堡综合工艺学校和慕尼黑大学教授。柏林科学院和都灵科学院通讯院士,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对电磁学有贡献,于1826年提出“欧姆定律”。著有《关于金属传导接触电的定律,以及关于伏打计和施魏格扩程仪原理的提纲》《关于动电产生验电现象理论的验证》《伽伐尼电路的数学论述》等。
简称“欧”。电阻单位。为纪念物理学家欧姆而命名。单位符号为Ω。其定义为:当1安的恒定电流在电路上两点间通过时,如果这两点间的电压为1伏,则两点间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欧(设这段导体内不存在任何电动势)

词典名字:

欧姆

词典发音:

ōu mǔ

国语辞典

欧姆 ōumǔ

[ohm] 实用米-千克-秒制中的电阻单位,它等于在线路上加一伏电位差产生一安培电流时的电阻值,或等于线路通过一安培电流释放一瓦功率时的电阻值

基本解释

欧姆[ ōu mǔ ]

⒈  ( ohm)​人名。(西元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发现欧姆定律。西元一八四一年 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撒騛。测量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其姓氏命名。

⒉  量词。计算电阻的单位。为英语 ohm的音译。即导线两端之电位差为一伏特,而其中 的电流为一安培时的电阻。

引证解释

⒈  电阻单位。在直流电路中,电路电压为1伏特,电流为1安培时,电路电阻即为1欧姆。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 德国 物理学家 欧姆 (GeorgSimonOhm)而命名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欧姆 (电阻单位)

  • 简称“欧”,符号为Ω
  • Ωμέγα(大写Ω,小写ω),又称为大O,是第二十四个希腊字母,亦是最后一个希腊字母。
  • 欧姆——以国际欧姆作为电阻单位,它以等于109CGSM电阻的欧姆作为基础,用恒定电流在融冰温度时通过质量为14.4521克、长度为106.3厘米、横截面恒定的水银柱受到的电阻。
  • 欧姆的定义是一段电路的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时,这段电路的电阻为1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