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

词典解释: qì qiú 一种轻于空气的无动力装置的航空器。由气囊和吊在气囊下的吊篮或吊舱组成。气囊内充灌轻于空气的气体(热空气、氢气或氦气),凭借空气的浮力升空。吊篮或吊舱用以放置仪器设备,有的可乘人。分两类:(1)自由。升空后不受约束,随风飘移;(2)系留。靠地面绞盘车收放绳索控制升降。可用于大气探测、跳伞训练、通信和电视广播的中继站等。国语辞典注音 ㄑㄧˋ ㄑㄧㄡˊ  拼音 qì qiú一種蹴踢的球。用皮片縫合,內充羽毛,玩法類似踢毽子。唐時已有,盛於宋元。▶ 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齣》:「院公!和你踢氣毬耍子。」▶ 《水滸傳.第二回》:「這高俅踢得兩腳好氣毬,孤欲索此人做親隨,如何?」亦作「氣球」。

词典名字:

气球

词典发音:

qì qiú

国语辞典

气球 qìqiú

[balloon] 用丝绸或其他轻的结实材料制作的没有推进器、充满比空气轻的加热气体的球囊

基本解释

气球[ qì qiú ]

⒈  一种玩具。以伸缩性的橡胶薄膜制囊,可灌入氢、氦、空气等气体。当充满比空气轻 的气体时,能飘浮上升。

⒉  在涂树胶布囊,灌入氢、氦等气体,使其膨胀如球,可以上升。可用来做为玩具,或作为气象、军事上的探测之用,甚至人可乘坐其上飞行。

⒊  一种蹴踢的球。用皮片缝合,内充羽毛,玩法类似踢毽子。唐时已有,盛于宋元。元 ·无名氏也作「气毬」。

《百花亭·第一折》:「衣带鹌鹑粪,靴染气球泥。」

引证解释

⒈  同“气毬”。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衣带鵪鶉粪,靴染气球泥。”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踢气球耍子。”

⒉  在薄橡皮、涂有橡胶的布、塑料等制成的囊中灌入氢、氦等气体制成的球,轻于空气,可以上升。种类很多:有的用做玩具;在气象和军事上可以携带仪器,进行高空探测和侦察;大型的可以乘人,是一种旧式的飞行工具。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气球 (无推进装置浮力航空器)

  • 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
  • 气球种类有很多,现在主要介绍天然乳胶生产出来的气球,可以作为装饰,开业庆典做的拱门,可以印制上自己的广告图案作为宣传,可以印上结婚新人的相片作为祝贺,可以装饰舞会,新人花车等等,现在气球成为一种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气球作为玩具过去有一个名字叫“洋茄子”,在气球的开口处有一个小竹哨,把气球吹满气敞开出口就会有很响的声音。气球也可以做装饰品,还可以作为运输工具。如果气球足够大,里面气体又轻于同体积的空气,产生的浮力超过气囊和附带物体(如吊篮,热气球等)的重量时,气球就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