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

词典解释: shuǐ huǒ ①水和火,生活中离不开的:民非不能生活。 ②比喻灾难:救民于之中。 ③火与水不相容,比喻势不两立:两人犹如。 ④大小便的代称。多见于早期白话小说:朱?b144?独自带过雷横,只做。国语辞典注音 ㄕㄨㄟˇ ㄏㄨㄛˇ  拼音 shuǐ huǒ1. 水與火。比喻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品。▶ 《書經.大禹謨》:「政在養民,金木土穀惟修。」▶ 《東觀漢記.卷一六.鄭眾傳》:「單于大怒,圍守閉之,不與。」2. 比喻烹調飲食。▶ 《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之齊。」3. 比喻災難。▶ 《孟子.滕文公下》:「救民於之中,取其殘而已矣。」▶ 《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承你從中搭救我出來,一天恩德未報,我萬不能出家。」4. 比喻彼此不能相容。▶ 《左傳.昭公十三年》:「眾怒如焉,不可為謀。」▶ 《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傳》南朝宋.裴松之.注:「今指與吾為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5. 大小便的隱語。▶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亦且終日相處,這些細微舉動,不便的所在,那裡妝飾得許多來?」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310页 第5卷 855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19页

词典名字:

水火

词典发音:

shuǐ huǒ

国语辞典

水火 shuǐhuǒ

(1) [fire and water]∶水和火

水火无情

(2) [inborn hostility]∶比喻根本对立的事物

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 曹操也。”——《三国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

(3) [disaster]∶比喻灾难、艰险

当统治者昏庸腐朽,…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强权,救民于水火之中作为自己的理想。——《崇高的理想》

水火 shuǐhuǒ

[stool and urine] 指大小便

基本解释

水火[ shuǐ huǒ ]

⒈  水与火。比喻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品。

《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东观汉记·卷一六·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

⒉  比喻烹调饮食。

《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⒊  比喻灾难。

《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老残游记二编·第六回》:「承你从水火中搭救我出来,一天恩德未报,我万不能出家。」

⒋  比喻彼此不能相容。

《左传·昭公十三年》:「众怒如水火焉,不可为谋。」
《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⒌  大小便的隐语。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亦且终日相处,这些细微举动,水火不便的所在,那里妆饰得许多来?」

德语in Not und Elend , zwei völlig entgegengesetzte Dinge

法语eau et feu, misère noire, abîme de souffrances

引证解释

⒈  水与火。

《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东观汉记·郑众传》:“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积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
《西游记》第二回:“就如那窰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⒉  借指烹饪。

《周礼·天官·亨人》:“掌共鼎鑊,以给水火之齐。”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海椒、鲁鼓、盐、蜀薑,剂水火而和调。”

⒊  互不相容。喻势不两立

《魏书·山伟传》:“﹝ 山伟 ﹞与 綦儁 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间,遂若水火。”
《明史·朱天麟传》:“王知羣臣水火甚,令盟於太庙。”
赵振 《说败》:“盖各私其私,絶无国民同体之概念,不至互相残杀,互相水火,岂可得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对 王举人 深为不满,当面责备他两次,遂成水火,不相往来。”

⒋  谓水深火热。比喻艰险的境地。

《管子·法法》:“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听上令。”
《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宋 苏轼 《学士院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徐兴安论将》:“无如 英国公,屡典大兵,且威严胜,将佐无敢犯,可赴水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义不能救民水火,别人凭什么要拥戴你?”

⒌  旧时用为大小便的隐语。

《水浒传》第八四回:“石秀 説道:‘我教他去宝藏顶上躲着,每日饭食,我自对付来与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间爬下来浄手。’”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众牢子到次早放众囚水火。”

⒍  中医学指心与肾。

《针灸甲乙经·五藏六府官》:“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於舌。”

⒎  指马鼻两孔间的部位。

《太平御览》卷八九六引 汉 马援 《铜马相法》:“水火欲明。”
原注:“水火在鼻两孔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水火

  • 双音词,字面意思指水和火;引申义指比喻根本对立的事物,也可比喻灾难、艰险。水和火可指五行中的二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在药理中指代排泄物、中医学指心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