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灯

词典解释: shuǐ dēng 1.漂浮于水面的灯。旧时用以娱乐或祭神。 2.指旧俗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施放的河灯。国语辞典注音 ㄕㄨㄟˇ ㄉㄥ  拼音 shuǐ dēng用竹條和紙糊成尖頂的燈籠。民間於中元普渡時放在河流上,隨波逐流,以普渡水鬼。

词典名字:

水灯

词典发音:

shuǐ dēng

国语辞典
1.漂浮于水面的灯。旧时用以娱乐或祭神。 2.指旧俗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施放的河灯。
基本解释

水灯[ shuǐ dēng ]

⒈  用竹条和纸糊成尖顶的灯笼。民间于中元普渡时放在河流上,随波逐流,以普渡水鬼

引证解释

⒈  漂浮于水面的灯。旧时用以娱乐或祭神。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中秋》:“此夕 浙江 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

⒉  指旧俗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施放的河灯。

清 于敏中 《日下旧闻考·风俗》:“晦日谓是 地藏 佛诞,供香烛於地, 积水潭、泡子湖 各有水灯。”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水灯

  • 水灯,又称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一般在中元节举办。起源于明朝初年。据《续文献通考》记载:“洪武五年正月十四日,敕近臣于秦淮河燃水灯万枝,十五日夜半竣事。”此外,佛教中亦有一个传统的节日为孟兰盆会。传说佛弟子目连知道其母在地狱坠入饿鬼道备受倒悬之苦,因问佛祖如何能解母难,佛祖告诉他:每年七月十五日中元那天,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母难可解。至梁武帝时设孟兰盆会以纪念日连救母。迨至明靖时,更把七月十五日孟兰盆会与放水灯河结合起来。在我国的周遍国家中,水灯节是泰国的重要节庆活动。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亦有民间放河灯、飘水灯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