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

词典解释: biàn liáng 1.古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为魏都大梁,简称梁。隋唐改置汴州,简称汴。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皆建都于此,金元以后合称。国语辞典注音 ㄅㄧㄢˋ ㄌㄧㄤˊ  拼音 biàn liáng地名。即今河南省開封縣,曾為宋都,亦稱為「汴京」。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7447页 第5卷 992

词典名字:

汴梁

词典发音:

biàn liáng

国语辞典
  • 古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 基本解释

    汴梁[ biàn liáng ]

    ⒈  地名。即今河南省开封县,汴梁曾为宋都,也称为「汴京」。

    英语old name of Kaifeng 開封|开封[Kai1 feng1]

    引证解释

    ⒈  古地名。今 河南省 开封市。战国 时为 魏 都 大梁简称 梁。隋 唐 改置 汴州,简称 汴。五代 梁、晋、汉、周 及 北宋建都于此, 金 元 以后合称 汴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汴梁

  • 汴梁是元朝至明朝初期对于开封的称呼。
  • 元朝初,沿袭金朝称呼,仍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为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治。“汴梁”始而得名。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北京于汴梁。洪武二年(1369年),罢北京,复称开封府,为河南布政司治。领州四、县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