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恶痛绝
词典解释:
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1.【解释】: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2.【出自】:《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3.【示例】:不象他对于墨家那样的真心的~。 ◎闻一多《杂文·善于儒、道、土匪》
贫下中农对吃人的旧社会~,对美好的新社会无比热爱。
深恶痛绝绝世佳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不离口口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众不同同休共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口同声声东击西西台痛哭哭丧着脸脸无人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全其美美不胜收收之桑榆榆枋之见见世生苗苗而不秀秀外慧中中原逐鹿鹿死谁手手不停挥
国语辞典
◎ 深恶痛绝 shēnwù-tòngjué
[hate bitterly; abhor; detest] 极端厌恶和痛恨。也作“深恶痛疾”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
揭开了“以华制华”的黑幕,他们竟有如此的深恶痛绝。——鲁迅《“以夷制夷”》
基本解释
深恶痛绝[ shēn wù tòng jué ]
⒈ 厌恶、痛恨到极点。也作「深恶痛嫉」。
例如:「遭遇过极权迫害的人,对暴政都深恶痛绝。」
近切齿腐心 切齿痛恨
英语to detest bitterly (idiom), implacable hatred, to abhor, anathema
德语etwas tief verabscheuen (V)
法语(expr. idiom.) détester amèrement, haine implacable, mépriser, abhorrer, anathèm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深恶痛疾”、“深恶痛嫉”。
引语出《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 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絶之也。”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子路篇一》:“盖 灵公 之於其子,非真有深恶痛絶之心,受制於悍妻而不能不逐之耳。”
闻一多 《关于儒、道、土匪》:“所以儒家之反对道家,只是口头的,表面的,不像他对于 墨 家那样的真正的深恶痛绝。”
朱自清 《历史在战斗中》:“从讽刺的深恶痛疾到玩世的无可无不可,本只相去一间。”
鲁迅 《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揭开了‘以 华 制 华 ’的黑幕,他们竟有如此的深恶痛嫉,莫非真是太伤了此辈的心么?”
成语解释
深恶痛绝
【解释】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出处】《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示例】不象他对于墨家那样的真心的~。 ◎闻一多《杂文·善于儒、道、土匪》
© 汉典
网络解释
深恶痛绝
深恶痛绝,读音shēn wù tòng jué,汉语成语,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