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

词典解释: mù qū 利用广大天然草原并主要采取放牧方式经营畜牧业的地区。以饲养草食性牲畜为主,是商品牲畜、役畜和种畜的生产基地。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宁夏,以及甘肃和四川西部地区。国语辞典注音 ㄇㄨˋ ㄑㄩ  拼音 mù qū放牧或以畜牧為主的地區。▶ 《新唐書.卷一三二.柳芳傳》:「會冕奏閩中本南朝畜牧地,可息羊馬,置牧區放東越,名萬安監。」

词典名字:

牧区

词典发音:

mù qū

国语辞典

牧区 mùqū

[pastoral area] 放牧的地区;以畜牧为主的地区

基本解释

牧区[ mù qū ]

⒈  放牧或以畜牧为主的地区。

《新唐书·卷一三二·柳芳传》:「会冕奏闽中本南朝畜牧地,可息羊马,置牧区放东越,名万安监。」

引证解释

⒈  划定为放牧或生产上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新唐书·柳冕传》:“会 冕 奏 闽中南朝 畜牧地,可息羊马,置牧区於 东越,名 万安监。”
王致钧 《奴隶的女儿》五:“在牧区要保护草原,改良培植牧草,特别注意开辟水源。”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牧区

  • 牧区是指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它是相对于以种植业生产为主的农区、以林业生产为主的林区、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渔区而言的。是生产牲畜和役畜的饲育、生产基地。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边缘地带,多属天然草原。牧区应突出草地农业的重要特征,充分发挥牧草业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把种草与养畜、养地结合起来,把土地与家畜结合起来,增加草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丰产性,同时不断地把生态系统向外延伸,渐趋复杂化、扩大化,使之更加富有弹性,建立起一个在生态上主要依靠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的草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