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牒

词典解释: yù dié 1.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 2.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至宋代,每十年一修。 3.泛指典册﹑史籍。 4.指佛道之书。 5.神仙名籍。国语辞典注音 ㄩˋ ㄉㄧㄝˊ  拼音 yù dié1. 古代帝王舉行封禪禮時用來告祭上天的文字。▶ 《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書。」▶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禪》:「固知金鏤,專在帝皇也。」2. 皇族的譜系。▶ 《儒林外史.第八回》:「聽見左右的人說,寧王在中是第八個王子。」3. 泛稱國史、典冊。▶ 《文選.張協.七命》:「生必耀華名于,沒則勒洪伐於金冊。」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574页 第4卷 506

词典名字:

玉牒

词典发音:

yù dié

国语辞典
  • 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
  • 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至代,每十年一修。
  • 神仙名籍。
  • 泛指典册、史籍。
  • 指佛道之书。
  • 基本解释

    玉牒[ yù dié ]

    ⒈  古代帝王举行封禅礼时用来告祭上天的文字。

    《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封禅》:「固知玉牒金镂,专在帝皇也。」

    ⒉  皇族的谱系。

    《儒林外史·第八回》:「听见左右的人说,宁王在玉牒中是第八个王子。」

    ⒊  泛称国史、典册。

    《文选·张协·七命》:「生必耀华名于玉牒,没则勒洪伐于金册。」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

    《史记·孝武本纪》:“封 泰山 下东方,如郊祠 泰一 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开元 十三年, 玄宗 既封禪,问 贺知章 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 知章 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祈福不劳藏玉牒,礼天须至用金泥。”

    ⒉  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至 宋 代,每十年一修。

    《新唐书·百官志三》:“﹝ 宗正寺 ﹞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玉牒修书,始於 大中 祥符,至於 政 宣 而极备……编年以纪帝系,而戴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为《玉牒》。”
    何景明 《寄樊国宾》诗:“业绍青緗旧,名沾玉牒香。”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九章:“我曾根据一九三七年修订的‘玉牒’和妹妹弟弟们提供的材料,做过一个统计。”

    ⒊  泛指典册、史籍。

    《文选·左思<吴都赋>》:“鸟策篆素,玉牒石记。”
    张铣 注:“玉牒、石记,皆典策类也。”
    《文选·张协<七命>》:“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没则勒洪伐於金册。”
    李周翰 注:“玉牒、金册,并国史也。”

    ⒋  指佛道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玉牒记》云:‘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患於犹豫,故不成耳。’”
    隋 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当教,寧殊玉牒。”
    《云笈七籤》卷七:“三元布经皆刻金丹之书,盛以自然云锦之囊,封以三寳神之章,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谓之玉牒金书。”

    ⒌  神仙名籍。

    唐 韦应物 《萼绿华歌》:“有一人兮升紫霞,书名玉牒兮 萼緑华。”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玉牒

  • 玉牒,中国历代皇族族谱称为玉牒,唐代已有,宋代每十年一修,沿及明清。清代玉牒分满、汉两种文本,自顺治十三年(1656年)题准,每十年编续一次,在清代共编26次,民国后到1921年又修两次。分帝系,支系等。清代玉牒现存1070册,是中国唯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