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面

词典解释: yù miàn 1.尊称人的容颜。 2.美好的容貌。 3.白色的脸。指狸。 4.白色的脸。指玉花骢的脸。 5.指梅花。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555页 第4卷 487

词典名字:

玉面

词典发音:

yù miàn

国语辞典
  • 尊称人的容颜。
  • 美好的容貌。
  • 指梅花。
  • 白色的脸。指玉面狸。
  • 白色的脸。指玉花骢的脸。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尊称人的容颜。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

    ⒉  美好的容貌。

    南朝 梁简文帝 《乌栖曲》之四:“织成屏风金屈膝,朱脣玉面灯前出。”
    李白 《浣纱石上女》诗:“玉面 耶溪 女,青蛾红粉妆。”
    《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徐柯 《过平原有见》诗:“玉面珠璫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

    ⒊  白色的脸。指玉面狸。

    宋 朱松 《牛尾狸》诗之一:“压槽玉面天涯见,琢雪庖霜照眼明。”

    ⒋  白色的脸。指玉花骢的脸。

    元 张昱 《昔游》诗:“冠翘鶡尾朱袍盛,马顿金羈玉面斜。”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面、银鬃、秀膊、青花。”

    ⒌  指梅花。

    宋 《虞美人》词:“冰肤玉面 孤山 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玉面

  • 玉面:汉语词组
  • 玉面:地方风味特色面食
  • 玉面 (汉语词组)

  • (1)古代称人容貌的敬词。
  • (2)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主要分布于庆阳市正宁县,宁县以及咸阳市彬县、旬邑、淳化等县的传统面食小吃。其中以正宁县和彬县御面色泽晶莹透亮,口感细腻光滑为最。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姜女是《诗·大雅·绵》中盛的贤美聪慧夫人,以善于烹调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