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

词典解释

北欧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西界挪威,东北同芬兰接壤;东滨波的尼亚湾,东南濒波罗的海,西南隔卡特加特和厄勒两海峡同丹麦相望。面积44.99万平方公里。人口881.6万(1995年),瑞典人约占90%,余为芬兰人、拉普人等。居民多信基督教的路德宗。瑞典语为官方语言。首都斯德哥尔摩。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沿海为低地。森林占全国面积50%。河湖众多。大部分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气候。年降水量450~1 000毫米,山地有达1 500毫米处。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富铁矿,品位高(60%~65%),并有钛、铋、铜、铅、锌等矿产。14世纪前为独立王国。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合。1523年独立。曾同挪威成立瑞挪联盟(1814—1905)。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农业以乳用畜牧业为主,耕地约占全国总面积10%,种植小麦、大麦、燕麦、马铃薯和甜菜等。林业居重要地位,除大量出口木材外,并建立起庞大的纸浆、造纸、家具、森林化工、火柴等工业部门,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机械制造、钢铁、造船、汽车、电子、化工、食品等工业亦重要。水电占全国电力60%以上。沿海有渔业。输出铁砂、钢材、木材、纸张、纸浆和船舶等,输入以石油、机械、煤、焦煤、化学品、纺织品为主。海运发达。

词典名字:

瑞典

词典发音:

ruì diǎn

国语辞典
  • 瑞应的经典图书。
  • 吉祥的典礼。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瑞应的经典图书。

    《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并荣光於瑞典,登郊歌司律。”
    李善 注:“瑞典,﹝龙马﹞吐图也。”
    吕向 注:“以荣光瑞应图也。”
    唐 王勃 《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爰徵瑞典,肇锡嘉名。”
    前蜀 杜光庭 《宣进天竺僧二十韵诗表》:“崑嶠 白环,首标瑞典; 钟山 火玉,显谓祥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时 雒阳县 获白鼠, 昶(卢昶 )检瑞典,外镇刺史二千石令长,不祗上命刻暴百姓,人民怨嗟,则白鼠至……瑞典今不传矣。”

    ⒉  吉祥的典礼。

    唐 徐彦伯 《南郊赋》:“览太玄之神策,张集灵之瑞典。”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瑞典

  • 瑞典王国(瑞典语:Konungariket Sverige),简称瑞典(瑞典语: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北欧五国之一,首都为斯德哥尔摩。它西邻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东边为波罗的海与波的尼亚湾。瑞典与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624千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最大的国家。
  • 8~11世纪进入维京时代的北欧海盗全盛时期。 公元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国家。从1397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1523年重获独立,自1611年至1718年期间,曾晋身欧洲列强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宣布中立,是一个永久中立国。
  • 由于气候寒冷,农业比重较小。工业发达而且种类繁多,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瑞典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砂出口国。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 瑞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被视为具有社会自由主义倾向以及极力追求平等,设立许多社会福利制度,且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拥有15处世界文化遗产,森林覆盖率为54%。瑞典风景名胜主要有诺贝尔纪念馆和瑞典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