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词典解释: bái zhǐ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粗大,圆锥形。叶卵圆形至三角形。花白色。果实椭圆形。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各地都有栽培。根可入药,四川、浙江、河北、河南产的,分别称川、杭、祁、禹,有排脓止痛作用。国语辞典注音 ㄅㄞˊ ㄓˇ  拼音 bái zhǐ植物名。繖形科屬,多年生草本。莖高二、三尺,密生茸毛,呈紫色。葉為二至三回的三出複葉,夏日頂生白色五瓣花,呈複繖形花序。果實細小,為長橢圓形。其根粗藥用。古以其葉為香料。或稱為「白茝」、「澤芬」。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331页 第8卷 175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7页

词典名字:

白芷

词典发音:

bái zhǐ

国语辞典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粗大,圆锥形。叶卵圆形至三角形。花白色。果实椭圆形。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各地都有栽培。根可入药,四川、浙江、河北、河南产的,分别称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禹白芷,有排脓止痛作用。
基本解释

白芷[ bái zhǐ ]

⒈  植物名。繖形科白芷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二、三尺,密生茸毛,呈紫色。叶为二至三回的三出复叶,夏日顶生白色五瓣花,呈复繖形花序。果实细小,为长椭圆形。其根粗药用。古以其叶为香料。

英语Dahurian angelica (Angelica dahurica)​, root of Dahurian angelica (used in TCM)​

引证解释

⒈  香草名。夏季开伞形白花,果实长椭圆形,根入药,有镇痛作用,古以其叶为香料。

楚辞·招魂》:“菉苹齐叶兮,白芷生。”
陆龟蒙 《药名》诗:“白芷寒犹採,青箱醉尚用。”
唐 陆龟蒙 《采药赋》序:“葯,白芷也。香草美人得此比之。”
张孝祥 《菩萨蛮》词:“蘼芜白芷愁烟渚,曲琼细卷 江 南雨。”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白芷》﹝释名﹞引 徐锴 曰:“初生根榦为芷,则白芷之义取乎此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白芷 (植物)

  • 白芷(拉丁文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ex Franch. et Sav),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 以根入药,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亦可作香料。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