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生

词典解释: jiàn shēng 明清 两代称在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校)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国语辞典注音 ㄐㄧㄢˋ ㄕㄥ  拼音 jiàn shēng明清兩代在國子監讀書或取得進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具有此資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樣應鄉試。取得資格的方法有兩種:一、廕監,即由祖先的勛勞資歷,按規定的制度取得。二、例監,即用捐納的方式取得。

词典名字:

监生

词典发音:

jiàn shēng

国语辞典

监生 jiànshēng

[student of the Imperial College;student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in feudal China] 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基本解释

监生[ jiàn shēng ]

⒈  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具有此资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样应乡试。取得资格的方法有两种:一、荫监,即由祖先的勋劳资历,按规定的制度取得。二、例监,即用捐纳的方式取得。

引证解释

⒈  在国子监肄业者统称监生。初由学政考取,或由皇帝特许,后亦可由捐纳取得其名。

新唐书·选举志上》:“元和 二年,置 东都 监生一百员。”
《红楼梦》第十三回:“贾蓉 不过是黌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我这座国子监衙门,管着天下十七省龙蛇混杂的监生。”
鲁迅彷徨·祝福》:“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监生

  • 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监生也可以用钱捐到的,这种监生,通称例监,亦称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