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

词典解释: kē kǎo 1.明清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 2.指科举考试。国语辞典注音 ㄎㄜ ㄎㄠˇ  拼音 kē kǎo明清科舉制度,各省學政周歷各府州,從童生中考選秀才及甄試欲應鄉試的生員,取入一、二、三等者,准送鄉試,稱為「」。▶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宗師田洪錄,韓子文又得吳太守一力舉薦,拔為前列。」▶ 《儒林外史.第七回》:「本道來時,訪知你若再如此,斷不能恕了。」亦稱為「科試」。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206页 第8卷 5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31页

词典名字:

科考

词典发音:

kē kǎo

国语辞典
1.明清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 2.指科举考试。
基本解释

科考[ kē kǎo ]

⒈  明清科举制度,各省学政周历各府州,从童生中考选秀才及甄试欲应乡试的生员,取入一、二、三等者,准送乡试,称为「科考」。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〇》:「宗师田洪录科考,韩子文又得吴太守一力举荐,拔为前列。」
《儒林外史·第七回》:「本道来科考时,访知你若再如此,断不能恕了。」

英语preliminary round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abbr. for 科學考察|科学考察[ke1 xue2 kao3 cha2], scientific exploration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年,宗师 田洪 録科考, 韩子文 又得 吴太守 一力举荐,拔为前列。”
《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继取一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其等第仍分为六,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不得应乡试。”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要到府里科考。”

⒉  指科举考试。

豫剧《卷席筒》:“我有心进京科考,怎奈手无盘费,难以起身。”
郭沫若李白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说自己因科考受绌,弄得走投无路。”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科考

  • 科考:科学考察的简称
  • 科考:乡试前的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