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

词典解释: zhú zi 1.即竹。 2.竹笋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国语辞典注音 ㄓㄨˊ ˙ㄗ  拼音 zhú zi泛指禾木科竹屬植物。多年生常綠植物。莖細長,呈管狀中空,綠色,有節,成熟者皮壁堅韌,各節間互生細長枝二條。枝梢生葉,葉片狹長,一端尖一端圓。地下莖可向上生筍,向四方蔓延。根出自地下莖各節的四周。花白色,極小,開花後通常隨即枯死。用途甚廣,竹筍可供食用。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245页 第8卷 108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98页

词典名字:

竹子

词典发音:

zhú zi

国语辞典
1.即竹。 2.竹笋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
基本解释

竹子[ zhú zi ]

⒈  泛指禾木科竹属植物。多年生常绿植物。茎细长,呈管状中空,绿色,有节,成熟者皮壁坚韧,各节间互生细长枝二条。枝梢生叶,叶片狭长,一端尖一端圆。地下茎可向上生笋,向四方蔓延。根出自地下茎各节的四周。花白色,极小,竹子开花后通常随即枯死。用途甚广,竹笋可供食用。

英语bamboo, CL:棵[ke1],支[zhi1],根[gen1]

德语Bambus (S)​

法语bambou

引证解释

⒈  即竹。参见“”。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黄竹子歌》:“江边黄竹子,堪作女儿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一面是画的几根淡墨水的竹子,竹树底下站着一个美人。”
沈从文 《边城》十三:“一个在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

⒉  竹笋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