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瓶

词典解释: dǎn píng 1.长颈大腹的花瓶﹐因形如悬胆而名。国语辞典注音 ㄉㄢˇ ㄆㄧㄥˊ  拼音 dǎn píng頸部細長,腹部圓滿,形如懸膽將下墜之勢的瓶子。▶ 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一七.瑠璃》:「徽宗嘗以北,流離膽瓶十,付小璫,使命匠範金托其裡。」▶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三出》:「冬季賞雪,膽瓶簪梅數枝。」

词典名字:

胆瓶

词典发音:

dǎn píng

国语辞典

胆瓶 dǎnpíng

[a vase with a slender neck and a bulging belly] 颈长腹大,形如悬胆的花瓶

基本解释

胆瓶[ dǎn píng ]

⒈  颈部细长,腹部圆满,形如悬胆将下坠之势的瓶子。

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七·瑠璃》:「徽宗尝以北,流离胆瓶十,付小珰,使命匠范金托其里。」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三出》:「冬季赏雪,胆瓶簪梅数枝。」

引证解释

⒈  长颈大腹的花瓶,因形如悬胆而名。

宋 陈傅良 《水仙花》诗:“掇花寘胆瓶,吾今得吾师。”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兴儿,你将这碧桃花拣那开得盛的折一枝来,胆瓶里插着,等我看咱。”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宗璞 《团聚》:“他以为这些玩意都散失了,现在居然还有胆瓶、磁罐之类堆着。”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胆瓶

  • 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胆瓶由于造型典雅优美,给人超烦脱俗的无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