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

词典解释: zhì shì 辞官,辞去官职:回乡|退而|七十而。国语辞典注音 ㄓˋ ㄕˋ  拼音 zhì shì辭官退休。▶ 《漢書.卷一二.平帝紀》:「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參分故祿,以一與之,終其身。」▶ 《三國演義.第二七回》:「桓帝時曾為議郎,歸鄉。」或作「致事」。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1949页 第8卷 793

词典名字:

致仕

词典发音:

zhì shì

国语辞典

致仕 zhìshì

(1) [resign] 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而致仕。)——《公羊传·宣公元年》

(2) 亦作“致事”

大夫七十而致事。——《礼记·曲礼上》

基本解释

致仕[ zhì shì ]

⒈  辞官退休。也作「致事」。

《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桓帝时曾为议郎,致仕归乡。」

英语to retire from a government post (old)​

引证解释

⒈  辞去官职。

《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
何休 注:“致仕,还禄位於君。”
《北史·韦孝宽传》:“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唐 白居易 《不致仕》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⒉  致仕官的简称。参见“致仕官”。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是月龙图阁 直学士、致仕 杨时 卒,年八十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致仕

  • 致仕(zhì shì):交还官职,即退休。
  •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
  •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