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

词典解释: liáng zhī①儒家指天赋的道德观念: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也。 ②良友;知己:赏心惟。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ㄤˊ ㄓ  拼音 liáng zhī相似詞: 2.知己1. 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智慧。▶ 《孟子.盡心上》:「所不慮而知者,其也。」2. 知交好友。▶ 《文選.謝靈運.遊南亭詩》:「我志誰與亮?賞心唯。」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2779页 第9卷 262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09页

词典名字:

良知

词典发音:

liáng zhī

国语辞典

良知 liángzhī

(1) [conscience]∶天赋的道德观念

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孟子·尽学》

(2) [good friend;innate knowledge and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intuitiveknowledge]∶好友;知己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谢灵运《游南亭》

基本解释

良知[ liáng zhī ]

⒈  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

《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⒉  知交好友。

《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我志谁与亮?赏心唯良知。」

英语innate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conscience, bosom friend

德语Anstand (S)​

法语sens inné du bien et du mal, conscience, ami intime

引证解释

⒈  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民族主义,自大古原人之世,其根性固已潜在。远至今日,乃始发达,此生民之良知本能也。”

⒉  用以指知识。

周恩来 《接见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记录》:“你们会从直接的接触中,用你们自己的智慧和良知来加以判断。”

⒊  好友;知己。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罗隐 《秋日寄狄补阙》诗:“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良知 (词语解释)

  • 良知是一个汉语词汇,
  • 拼音为liáng zhī,
  • 指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知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