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獴

词典解释

亦称“食蟹獴”、“石獾”。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体长50余厘米,尾长30余厘米。体背灰棕黄色,并杂以黑色,足褐色,嘴角有一条白纹延至肩部。穴居于溪流边,早晚活动,食蟹、鱼、蛙、鸟、蛇和鼠等。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重庆;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地亦产。毛皮可制裘;针毛可制毛刷和笔。

词典名字:

蟹獴

词典发音:

xiè měng

国语辞典

蟹獴 xièměng

[crab-eating mongoose] 哺乳动物,身体长约一尺,毛灰色、棕色、黑色相间,生活在水边,能游泳,捕食鱼、蟹、蛙等,毛皮珍贵,可以做衣服,我国长江下游以南各省有出产。通称“猸子”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