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

词典解释

即赵宣子。春秋时晋国执政。赵衰子。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为中军之将,掌握国政。晋灵公即位后荒淫暴虐,他多次劝谏。后以避灵公杀害出走,未出境,族人赵穿杀灵公,他归而拥立晋成公。前后共掌国政二十年。

词典名字:

赵盾

词典发音:

zhào dùn

国语辞典
见"赵盾日"。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见“赵盾日”。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赵盾 (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

  • 赵盾(公元前655—公元前601),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
  • 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