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诗

词典解释: yì shī 1.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先秦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 2.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国语辞典注音 ㄧˋ ㄕ  拼音 yì shī未收入詩經中的古詩。▶ 清.桂馥《札樸.卷二.溫經.逸詩》:「古者謠諺皆謂之詩,其采於遒人者,如國風是也。未采者,傳聞里巷,凡周秦諸書引詩不在四家編內者,皆得之傳聞,故曰逸詩。」

词典名字:

逸诗

词典发音:

yì shī

国语辞典
1.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先秦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 2.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
基本解释

逸诗[ yì shī ]

⒈  未收入诗经中的古诗。

清·桂馥《札朴·卷二·温经·逸诗》:「古者谣谚皆谓之诗,其采于遒人者,如国风是也。未采者,传闻里巷,凡周秦诸书引诗不在四家编内者,皆得之传闻,故曰逸诗。」

引证解释

⒈  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 先秦 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

《晋书·束晳传》:“昔 周公 成 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
唐 崔国辅 《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逸《诗》何足对,窅作掩 东周。”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考文》:“逸《诗》之散见经传者,附载於后。”
郭沫若 《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看一些子书里引的逸《诗》,就不是那么整齐。”

⒉  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

《文教资料》1988年第4期:“这些诗作,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后来未能被搜辑编入诗家的专集之中,就成了集外逸诗。”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逸诗

  • 今传的《诗经》并非足本,而今本《诗经》305篇以外的,前人称之为“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