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

词典解释: 注音 ㄉㄠˋ ㄕㄥ  拼音 dào shēng晉宋間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魏,鉅鹿(今河北省鉅鹿縣)人。幼隨竺法汰出家,後問學於鳩摩羅什和佛馱跋陀羅。以慧解著稱,在當時漢譯典籍未完備的情況下,常見人所未見,如立善不受報、頓悟成佛之義。著有《法華經疏》、《維摩經疏》、《法身無色論》、《佛無淨土論》等多種,可惜多已亡佚,現存的只有《法華經疏》(存二卷)、〈答王衛軍書〉一篇行世。

词典名字:

道生

词典发音:

dào shēng

国语辞典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道生

  • 道生(355-434) 晋宋间高僧。俗姓魏,钜鹿(今河北省平乡)人,侨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家庭世代为士族,父亲为广戚(今江苏沛县东北)令。幼随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十五岁便登讲座,二十岁受僧侣的最高戒律“具足戒”。公元397年道庐山相慧远求学,公元404年问学于鸠摩罗什和佛驮跋陀罗。以慧解著称,将道家道物的观念,转移而成为佛性的探讨,以为众生皆有佛性,主张顿悟;并由庄子“等成败”“一是非”等齐物思想,而倡《善不受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