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邛岠虚

词典解释

亦作“蛩蛩距虚”。古代传说中的兽名。邛邛岠虚与比肩兽蟨互相依赖。前者前足高,善走而不善求食;后者前足短,善求食而不善走,故平时后者供给前者甘草,遇难时则前者背负后者而逃。见《尔雅·释地》《吕氏春秋·不广》《说苑·复恩》。按《汉书·司马相如传上》:“蹴蛩蛩,辚距虚。”颜师古注引张揖曰:“蛩蛩,青兽,状如马;距虚,似骡而小。”又引郭璞曰:“距虚即蛩蛩,变文互易耳。”张氏据《逸周书·王会》《说苑》,以蛩蛩与距虚为二兽;郭氏据《尔雅》以为一兽,二说不同。

词典名字:

邛邛岠虚

词典发音:

qióng qióng jù xū

国语辞典
兽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兽名。邛,一本作“”。参见卭卭距虚”。

尔雅·释地》:“西方比肩兽焉,与邛邛岠虚比,为邛邛岠虚啮甘草。即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
亦作“邛邛距虚”。 《穆天子传》卷一:“狻猊野马走五百里,邛邛距虚走百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邛邛岠虚

  • qióng qióng jù xū ㄑㄩㄥˊ ㄑㄩㄥˊ ㄐㄨˋ ㄒㄩ
  • 兽名。《尔雅·释地》:“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岠虚比,为邛邛岠虚啮甘草。即有难,邛邛岠虚负而走。其名谓之蟨。”亦作“ 邛邛距虚 ”。《穆天子传》卷一:“狻猊□野马走五百里,邛邛距虚走百里。”邛,一本作“ 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