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盂

词典解释: bō yú1.亦作"钵釪"。 2.僧人的食器。亦指传法之器。国语辞典注音 ㄅㄛ ㄩˊ  拼音 bō yú出家人的飯器。「缽」文獻異文作「鉢」。▶ 唐.岑參〈太白胡僧歌〉:「窗邊錫杖解兩虎,床下鉢盂藏一龍。」

词典名字:

钵盂

词典发音:

bō yú

国语辞典
1.亦作"钵釪"。 2.僧人的食器。亦指传法之器。
基本解释

钵盂[ bō yú ]

⒈  出家人的饭器。「」文献异文作「钵」。

唐·岑参〈太白胡僧歌〉:「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钵釪”。僧人的食器。亦指传法之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王 刘 听 林公 讲, 王 语 刘 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復更听, 王 又曰:‘自是鉢釪后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窗边锡杖两虎,牀下鉢盂藏一龙。”
《西游记》第五三回:“圣僧啊,这鉢盂饭是 孙大圣 向好处化来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钵盂

  • 盛饭菜的食器,多用于佛教徒化斋之用,多为铜、铁等材质,可在诵经时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