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圆

词典解释

中国旧时所流通的本位货币,使用的银制硬币,圆形,价值一圆,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也叫银洋,俗称洋钱

词典名字:

银圆

词典发音:

yín yuán

国语辞典

银圆,银元 yínyuán,yínyuán

[flat silver ] 中国旧时所流通的本位货币,使用的银制硬币,圆形,价值一圆,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也叫“银洋”,俗称“洋钱”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银元”。俗称“洋钱”。俗称“洋鈿”。俗称“大洋”。银质圆形货币的通称

清 孙诒让 《周礼政要·金布》:“近年 广东湖北、福建 及南北洋始铸银圆,而为数总不敌外洋之多。”
《孽海花》第二六回:“只为 耿义 祝嘏来京,骗了他属吏造币厅总办三万个新铸银圆。”
袁鹰 《深深的怀念》:“老贫农 杨桂芬 家,也用红军送的三块银元,做成一件精致的纪念品,作为传家宝。”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银圆

  • 银元,又名银圆、大洋,是大型银质铸币通称,也称“洋钱”“洋钿”“花边钱”“大洋”等。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开始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清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银圆(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1914年铸造袁世凯侧面一元银币(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