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

词典解释: cháng tíng 1.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故亦称"十里"。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国语辞典注音 ㄔㄤˊ ㄊㄧㄥˊ  拼音 cháng tíng古時每十里所設供行人休憩的驛站。▶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詞:「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词典名字:

长亭

词典发音:

cháng tíng

国语辞典

长亭 chángtíng

[road-side pavilion]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基本解释

长亭[ cháng tíng ]

⒈  古时每十里所设供行人休憩的驿站。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引证解释

⒈  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参见“十里长亭”。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杜牧 《题齐安城楼》诗:“不用凭栏苦迴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群音类选·<新水令套曲》:“水程过了山程狭,短亭过了长亭罢,何日里结煞。”
龚自珍 《摸鱼儿》词:“朝朝送客长亭岸,身似芦沟柳树。”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长亭 (古诗)

  •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