饾饤

词典解释: dòu dìng 〈书〉①供陈设的食品。 ②比喻堆砌词藻。国语辞典注音 ㄉㄡˋ ㄉㄧㄥˋ  拼音 dòu dìng1. 堆疊的食品。▶ 宋.郭應祥〈好事近.今歲度元宵〉詞:「客來草草辦杯盤,餖飣雜蔬果 。」亦作「鬥飣」、「飣餖」。2. 堆積。▶ 宋.王觀〈慶清朝慢.調雨為酥〉詞:「晴則個,陰則個,餖飣得天氣,有許多般。」▶ 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詞中所用典故,信手拈來,不露餖飣堆砌之痕。」

词典名字:

饾饤

词典发音:

dòu dìng

国语辞典
〈书〉①供陈设的食品。②比喻堆砌词藻。
基本解释

饾饤[ dòu dìng ]

⒈  堆叠的食品。宋·郭应祥〈好事近·今岁度元宵〉词:「客来草草办杯盘,饾饤杂蔬果 。」也作「斗饤」、「饤饾」。

⒉  堆积。

宋·王观〈庆清朝慢·调雨为酥〉词:「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词中所用典故,信手拈来,不露饾饤堆砌之痕。」

引证解释

⒈  将食品堆迭在器皿中摆设出来。参见“飣餖”。

宋 郭应祥 《好事近·丁卯元夕》词:“客来草草办杯盘,餖飣杂蔬果。”
明 唐寅 《桃花坞祓禊》诗:“穀雨芳菲集丽人,当筵餖飣一时新。”

⒉  将食品混杂。

清 谢道承 《冬笋》诗:“品格远膏腴,烹餁戒餖飣。”

⒊  指多而杂的食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吾出 肃州 时,有送酒肴者,所餘餖飣,今尚贮皮袋中。”

⒋  比喻杂乱;杂凑堆砌。

宋 王观 《庆清朝慢·踏青》词:“晴则箇,阴则箇,餖飣得天气有许多般。”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俞园假山》:“峯之大小凡百餘,高者至二三丈,皆不事餖飣。”

⒌  比喻文辞的罗列、堆砌。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上》:“第诗文则餖飣多而鎔鍊乏,著述则剽袭胜而考究疎。”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史记》:“臧氏 之学,颇嫌餖飣,繁而寡要。”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餖飣獭祭,古人早悬为厉禁。”

⒍  比喻因袭、杂凑文辞的人。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立门庭者必餖飣,非餖飣不可以立门庭。盖心灵人所自有,而不相贷,无从开方便法门,任陋人支借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饾饤

  • 饾饤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òu dìng,释义是(1)将食品堆叠在盘中,摆设出来。(2)指摆设的多而杂的食品。(3)比喻堆砌﹑杂凑。 (4)指词句的安排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