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牙

词典解释: huáng yá 1.见"黄芽"。 2.黄金的别称。 3.硫黄的别称。

词典名字:

黄牙

词典发音:

huáng yá

国语辞典

黄牙 huángyá

[xanthodont] 黄色的牙齿,如某些种啮齿类的门齿,上面粘染一层黄色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见“黄芽”。

⒉  黄金的别称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金》﹝释名﹞:“黄牙、太真…… 独孤滔 云:‘天生牙谓之黄牙。’”
王闿运 《吴尚书六十寿颂》:“方将佩彫鹰左虎之符,奉黄牙赤玉之璋。”

⒊  硫黄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硫黄》:“﹝硫黄﹞外家谓之阳侯,亦曰黄牙,又曰黄硇砂。”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黄牙 (牙齿发黄)

  • 黄牙即是牙齿发黄, 形成的原因有三种:第一种是斑釉牙,又称为氟斑牙,为饮水中氟元素浓度过高所致。当氟浓度超过百万分之一时,就会影响牙胚的钙化过程,牙齿表面发黄,凹凸不平,出现点状或条状凹陷性缺损。斑釉牙常发生于5岁前牙齿发育钙化时。 第二种是四环素牙,为儿童时期经常服用四环素所致。它在体内与钙质相结合,生成一种四环素钙的黄色复合物,沉积于牙冠上。 第三种是吸烟,烟草中的黄色物质沾附于牙齿上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