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

词典解释: hēi sōng 1.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冬芽白色。叶二针一束,粗硬,树脂管中生。球果鳞脐有短刺。我国大连﹑山东沿海及蒙山地区﹑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有栽培。国语辞典注音 ㄏㄟ ㄙㄨㄥ  拼音 hēi sōng植物名。松科松屬,常綠喬木。枝開展成闊圓錐狀樹冠,樹皮黑灰色,針葉質硬粗短,四月開單性花,毬果呈圓錐狀卵形。適於造林防風砂,亦可作建材。其脂可製松香油以供藥用。原產於日本、南韓。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8129页 第12卷 1328

词典名字:

黑松

词典发音:

hēi sōng

国语辞典
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冬芽白色。叶二针一束,粗硬,树脂管中生。球果鳞脐有短刺。我国大连﹑山东沿海及蒙山地区﹑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有栽培。
基本解释

黑松[ hēi sōng ]

⒈  植物名。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枝开展成阔圆锥树冠,树皮黑灰色,针叶质硬粗短,四月开单性花,毬果呈圆锥状卵形。适于造林防风砂,亦可作建材。其脂可制松香油以供药用。原产于日本、南韩。

引证解释

⒈  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冬芽白色。叶二针一束,粗硬,树脂管中生。球果鳞脐有短刺。我国 大连、山东 沿海及 蒙山 地区、 长江 中下游各大城市有栽培。

前蜀 贯休 《边上行》:“黑松林外路风角嗈嗈。”
《西游记》第八十回:“师徒正自閒叙,又见一派黑松大林。”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黑松 (日本黑松)

  • 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别名白芽松,常绿乔木,高可达30公尺,树皮带灰黑色。四月开花,花单,雌花生于新芽的顶端,呈紫色,多数种鳞(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成熟时,多数花粉随风飘出。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鳞片裂开而散出种子,种子有薄翅。果鳞的麟脐具有短刺。原产日本及朝鲜南部海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