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说课稿

时间:2024-08-20 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张养浩的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一首名曲,流传很广,脍炙人口张养浩是元朝官吏,曾做过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他任职期间,体恤百姓疾苦,赈济灾民,整顿吏治,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历朝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颇有感触,从而创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书写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结尾二句,更是如同点睛之笔,富含哲理,让人回味无穷,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说学情学法

由于初中学生诗词知识积累少,涉猎面窄;学生颂读能力不是很好,在分析理解、语言表达上较为有限,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更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配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帮助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特定时空,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说教法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纵观世变,吊古伤今,恨时局之险恶,哀民生之多艰,气势雄浑,感情强烈、深沉学习此诗,重在诵读但诵读不能停留在同一层面,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体验和领悟于是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方法,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内涵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更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2.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2、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由《三国演义》主题曲,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设计话题引出叹世、怀古是散曲流行的题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怀古的名篇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

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

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 峦(luán) 踌(chóu ) 蹰(chú ) 阙(què) 兴(xīng)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逐步养成自主学习文言的习惯(具体操作: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子,教师点拨总结后,课件出示译文:

华山的山峰像赶集一样汇集一方,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澎湃,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峻.抬头望西都长安,心头感慨万千.我从秦汉故都旁经过,看到成千上万间宫殿都化为了泥土,不禁感伤无限.王朝兴起,百姓受苦,王朝败亡,百姓还受苦)

二、四边互动

课件出示:

我朗读、我发现、我感悟、我赏析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用笔圈出你最喜欢句子?并说出理由你感悟最深的句子?请谈谈你的感受

(设问意图: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新课改的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学生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是写景很有特色,我很喜欢

学生2:我觉得"聚、怒"字应重读, 它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气势

师:"峰峦如聚"是以动写静,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 "聚"字表现了山峰的众多与动感"波涛如怒"句,以"怒"来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它倾注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所以要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诗歌赏析,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3:"望西都,意踌蹰"我很喜欢,它可以让我想象出作者此时神态和心情

学生4:我觉得这两句话,写出了作者痛心的感觉

师:踌蹰的本义是犹豫不决的样子这里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的样子作者面对西都长安,今非昔比,心情非常沉重

学生5: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都荡然无存了,曾经是何等的奢华,何等的昌盛,现在只是一堆堆黄山,突现作者眼前读到这,我也非常伤心

学生6:从这句诗中,我仿佛看到了战乱中阿房宫那烧了四十天的熊熊大火

师:这诗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流露出一种昔盛今衰之感

学生7: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味最浓,从这句中,我好象看到关中逃难的饥民,在荒芜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奔走着

师:翻开历史的画卷,朝代的兴衰造成的最终结果是百姓的苦难(出示课件)一想到这个事实,诗人的情感充满了悲愤,充满着对老百姓的同情

三、拓展深化积累

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反映了这个主题?

(学生先搜集,再出示课件)

附: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⑤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这些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体现了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请同学齐声朗读,感受诗人们这片赤诚之心

总结

作者借凭吊潼关古迹,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现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朗读实践

1.学生讨论诗歌的朗读基调,三个部分的语调、语速变化

明确:全诗表达了诗人沉痛、愤慨之情,感情强烈、率直写景部分大处着笔,意境开阔,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要表达"踌蹰""伤心"情绪,语调沉郁,语速稍缓;议论部分是诗人怀古伤今,情感喷发,应读出悲愤难当的语气

2学生个别表演朗读(课件出示一组画面)

3.播放《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新唱,让学生想象诗人那种沉痛、愤慨之情

4.当堂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八年级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学法、教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在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潼关,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流传千古的散曲。这首小令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尤其是结尾二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更是富含哲理,振聋发聩,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学习本单元旨在通过评价古人的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及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二、学情学法

八年级学生诗词知识积累较少,涉猎面窄,诵读能力尚待提高,大多停留在只能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难以深入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法的指导,结合语文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指导学生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触摸诗人的心灵,感受诗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三、教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将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讨论、探究、诵读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诗歌诵读的要领、技巧。

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通过理解和分析,感受诗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调,以及诗歌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过程

创设诗的氛围,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历史沧桑的音乐,引出叹世、怀古这一散曲流行的题材,进而引出新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出示教学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推敲品味诗歌语言、反复吟咏诵读、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等。

介绍作者和作品

介绍张养浩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

顺读,把握诗的结构美

学生自由读课文,集体纠音,明确诗由写景、抒情、议论三部分构成。

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潼关地形图”,引导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作用。通过品读写景部分,分析“聚”、“怒”等关键字词的妙用,体会诗人的情感。

讨论与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抒情和议论部分,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刻含义,并通过讨论历史上百姓受苦的实例,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美读,感受诗的情感美

学生讨论诗歌的朗读基调,明确全诗表达了诗人沉痛、愤慨之情。通过配乐朗诵、个别表演朗诵等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

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并搜集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进一步理解诗歌主题。

八年级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元曲,由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所作。这首小令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流传广泛,脍炙人口。张养浩在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路过潼关,触景生情,创作了这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散曲。作品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百姓的同情,结尾两句更是富含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二、学情学法

八年级学生诗词知识积累较少,涉猎面窄,诵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大多停留在解释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难以深入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词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法的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多次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精辟的用词,感受诗人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这首元曲的积极性。

三、教法说明

针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教学,我采用听读、朗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结合学生自我发现法和教师启发诱导法,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讨论、探究、诵读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伟大的人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借了解张养浩,解读文本中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旧知,揭示课题,介绍元曲的体裁常识,培养诵读习惯。

作者及作品介绍

介绍张养浩的生平、成就及作品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此曲的背景。

朗读课文,把握结构美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请两位同学读课文,集体纠音。

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义,了解诗词大意。

明确本诗的结构:写景、抒情、议论三部分。

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写景部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潼关地形图,引导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作用,体会“聚”、“怒”等词的妙用。

抒情部分:分析诗人“望西都”而“意踌蹰”的.原因,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议论部分:讨论诗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美读诗歌,感受情感美

讨论诗歌的朗读基调,明确写景、抒情、议论三部分的语调、语速变化。

配乐朗诵,学生齐读并个别表演朗诵。

想象自己为张养浩,在音乐中自由背诵全诗,感受诗人的情怀。

课堂探讨

学生通读全文后,讨论文中用字用词的精妙之处,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堂上练习与作业布置

完成下发的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默写这首曲子,并思考还有哪些诗歌、散文反映了反映百姓苦难的主题。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诗意和情感,还能在诵读和讨论中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人道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

【说课稿】相关文章:

树和喜鹊十分钟说课稿(精选10篇)08-2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说课稿模板(精选17篇)08-20

部编版枫树上的喜鹊说课稿(精选11篇)08-20

有关《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通用10篇)08-20

枫树上的喜鹊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08-20

《保护牙齿》说课稿(精选10篇)08-20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说课稿(通用15篇)08-2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精选14篇)08-20

10分钟英语说课稿(通用10篇)08-20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精选16篇)08-20

新员工入职培训通知范文(通用23篇)08-20

树和喜鹊说课稿(精选5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