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句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来自 [唐代]王维 《归嵩山作

解释: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赏析: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分类标签: 秋天

译文
清澈的流水环绕一片草木丛生的沼泽地,驾着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脚下安家落户,紧闭房门不再与人来往。

注释
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

  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

王维

[唐代]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的诗文(篇)

随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