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唐代的诗集50648条

促织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漫成一绝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初过汉江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或 一作:悉)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曳鼎歌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送杨少尹序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红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