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áo]
部首 鹿 总笔画 16
笔顺 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ノフフ一フ
五笔86 YNJN
五笔86 OXXN
统一码 9E85
基本字义
  1. 麅子。亦称麞麅。中型鹿类。耳朵和眼都大,颈长,尾很短,后肢略比前肢长,冬季毛棕褐色,夏季毛栗红色,臀部灰白色,雄的有角。吃青草、野果和野菌等。分布于欧亚两洲,我国产于东北、西北等地。清楊賓《柳邊紀略》八:“柳條邊外,山野江河産珠、人參……鹿、麅、鱘鰉魚諸物。”
英文翻译

英语 a small spotted deer found in north China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páo

〈名〉

麅子 [a kind of deer],麞麅。一种中型鹿类。颈长,耳、眼都大,雄的有角,我国东北和西北有产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1. 「麃 」的异体字。

康熙字典
【亥集下】【鹿】麅·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5

【集韻】蒲交切,音庖。麠屬。【字彙】與麃同。鹿屬。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麠屬。从鹿,㶾省聲。薄交切

『說文解字注』

(麃)麞屬。鉉本作麠屬,鍇本作麋屬,今依韻會本。麃者,麞屬也。麞者,麋屬也。韋昭曰:楚人謂麋為麃。葢麃似麋而無角。陸機詩疏曰:四足之美有麃,㒳足之美有鷮。从鹿,㶾省聲。薄交切。二部。詩鄭風:駟介麃麃。傳雲:武皃。葢儦儦之叚借字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ʰɑu˧˥ 日语读音 OOSHIKA

客家话 [海陆腔] pau2 [客英字典]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2 [梅县腔] pau2粤语 paau4潮州话 bau1

麅的同音字
麅同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