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ēn]
部首 总笔画 17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フ丶フ丶フ丶ノ丶ノノノ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7BF8
基本字义

     ◎ 〔~差〕古同“参差”,长短或粗细不齐。

  1. 缝衣针。
  2. 古通“”。
  3. 缀,插。

     ◎ 方言,一种簸箕。

英文翻译

英语 a basket, hod, scuttle; a hairclasp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cǎn

〈名〉

(1) 〈方〉∶一种簸箕 [dust pan]

一头挑着一只空篸子。——陈残云《香飘四季》

(2) 另见 zān

基本词义

zān

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注:“篸与簮同。”

另见 cǎn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1. 长短不齐的样子。《说文解字·竹部》:「??差也。」清·段玉裁·注:「盖物有长有短,则参差不齐,竹、木皆然。今人作『参差』。」

  1. 缀、插。北周·庾信〈入道士馆〉诗:「野衣缝蕙叶,山巾?笋皮。」宋·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词:「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花不解愁。」

  1. 缝衣针。《广韵·平声·覃韵》:「?,所以缀衣。」

  2. 用以绾住头发的竹针。南朝梁·沈约〈江南曲〉:「罗衣织成带,堕马碧玉?。」唐·韩愈〈送桂州严大人〉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白玉?。」通「簪」。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篸·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集韻】疏簪切,音森。【說文】差也。一曰竹長貌。

又【集韻】初簪切,音梫。篸?,竹貌。

又洞簫也。【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註】參差,洞簫。一作篸?。【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象鳳翼參差不齊之貌。【洞簫賦】吹參差而入道德。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正韻】祖含切。?同簪。【博雅】?謂之簪。或作?,或作篸。【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江作靑羅帶,山爲碧玉篸。

又【廣韻】側岑切【集韻】緇岑切,?音斟。同鍼、針,所以綴衣。

又【廣韻】【集韻】?作紺切。【篇海】簪去聲,以針篸物也。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差也。从竹?聲。所今切

『說文解字注』

(篸)篸差也。各本差上無篸。此淺人謂爲複舉字而刪之也。集韵。篸差竹皃。初簪切。又篸竹長皃。疏簪切。按木部槮、木長皃。引槮差䓷菜。葢物有長有短則參差不齊。竹木皆然。今人作參差。古則从竹、从木也。从竹。參聲。所今切。七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sʰən˥; tsĄn˥; tsʰĄn˨˩˦ 日语读音 SOROWANAI

客家话 [海陆腔] sem1 [客英字典] sem1 [台湾四县腔] sem1 [梅县腔] cam1 [陆丰腔] ciam1粤语 caam2 cam1 zaam1

近代音 精母 監鹹韻 平聲陰 簮小空;中古音 精母 覃韻 平聲 簪小韻 作含切 一等 開口;精母 勘韻 去聲 篸小韻 作紺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覃部 ;王力系统:初母 侵部 ;

篸的同音字
篸同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