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 同“别”。《説文•八部》:“?,分也。从重八。八,别也,亦聲。《孝經説》曰:‘故上下有别’。”《玉篇•八部》: “?,古文别。”
英文翻译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康熙字典
【子集下】【八】?·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玉篇】古文別字。註見刀部五畫。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分也。从重八。八,別也。亦聲。《孝經說》曰:“故上下有別。”兵列切
『說文解字注』
(?)分也。此卽今之兆字也。廣韵兆,治小切,引說文分也。此可證孫愐以前?卽兆矣。又云:?,灼龜坼也。出文字指歸。文字指歸者曹憲所作。此可證孫愐以前卜部無兆、?字矣。顧野王玉篇八部有?,兵列切。卜部之後出兆部。又云:?同兆。此可證顧氏始不謂?卽兆字矣。虞翻說尙書分北三苗云:北,古別字。不知其所本。要與重八之?無涉,豈希馮始牽合而岐誤與。治說文者乃於卜部增?爲小篆,兆爲古文。於?下增之云:八,別也,亦聲,兵列切。以證其非兆字。而說文之面目全非矣。?从重八者,分之甚也。龜兆其一也。凡言朕兆者,如舟之縫,如龜之坼。从重八。此下刪八別也亦聲五字。會意。治小切。二部。楚金云:或本音兆。按此相承古說也。孝經說曰。孝經說者、孝經緯也。後鄭注經引緯亦曰某經說。鄭志。荅張逸曰。當爲注時、時在文綱中。嫌引祕書。故諸所牽圖讖皆謂之說。故上下有別。此引緯說字形重八之意也。上別下別則二八矣。集韵改爲上下有?,非也。
音韵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