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祭

词典解释: dīng jì 1.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开元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国语辞典注音 ㄉㄧㄥ ㄐㄧˋ  拼音 dīng jì舊時於仲春、仲秋的上旬丁日祭祀孔子,稱為「」。▶ 《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個母舅,一口長齋。後來進了學,老師送了的胙肉來,外祖母道:『肉若是不吃,聖人就要計較了。……』只得就開了齋。」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45页 第1卷 145

词典名字:

丁祭

词典发音:

dīng jì

国语辞典
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开元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基本解释

丁祭[ dīng jì ]

⒈  旧时于仲春、仲秋的上旬丁日祭祀孔子,称为「丁祭」。

《儒林外史·第二回》:「先年俺有一个母舅一口长斋。后来进了学,老师送了丁祭的胙肉来,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只得就开了斋。」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 隋 唐 日制不一。 隋文帝 时一年有四祭, 唐 武德 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 唐 开元 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明 郑仲夔 《耳新·令德》:“萧郡 尊思似 每丁祭,必斋宿学宫。”
《儒林外史》第二回:“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第一场:“孔子庙每年的丁祭,都是由学生来主持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丁祭

  • 礼制名。又称“祭丁”。为祭孔之礼。顺治二年(1645)定制,每年春、秋二祭,均在仲月上丁,故称丁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