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

词典解释: xià lǐ 1.谓乡里,乡野。 2.指民间歌谣。 3.谓人死归葬之所。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ㄚˋ ㄌㄧˇ  拼音 xià lǐ1. 鄉野,偏僻的地方。▶ 漢.劉向《說苑.卷一四.至公》:「臣竊選國俊之士曰孫叔敖。」▶ 《舊五代史.卷八八.晉書.景延廣傳》:「時延廣在軍,母凶問之,……,曾無戚容,之士亦聞而惡之。」2. 通俗的文學藝術。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見「巴人」條。▶ 《文選.陸機.文賦》:「綴於白雪,吾亦濟夫所偉。」▶ 《老殘遊記.第一○回》:「豈敢,豈敢,只是之 音不堪入耳。」3. 地下黃泉。▶ 《漢書.卷九○.酷吏傳.田延年傳》:「茂陵富人焦氏、賈氏,以數千萬陰 積貯炭葦諸物。」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死者歸蒿里,葬地下,故曰。」

词典名字:

下里

词典发音:

xià lǐ

国语辞典

下里 xiàli

[aspect or direction;countryside] 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

人群忽拉一下向四下里散开

基本解释

下里[ xià lǐ ]

⒈  乡野,偏僻的地方。

汉·刘向《说苑·卷一四·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
《旧五代史·卷八八·晋书·景延广传》:「时延广在军,母凶问之,……,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⒉  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参见「下里巴人」条。

《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老残游记·第一〇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 音不堪入耳。」

⒊  地下黄泉。

《汉书·卷九〇·酷吏传·田延年传》:「茂陵富人焦氏、贾氏,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引证解释

⒈  犹方面。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过,做得箇积世虔婆,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边对着我家庄门那座山的山阳里,有一片枫树林子……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
1. 谓乡里,乡野。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
《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延广 在军,母凶问至……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其有沉沦下里,不得亲明公謦欬者,皆闭门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

⒉  指民间歌谣。参见“下里巴人”。

陆机 《文赋》:“缀《下里》於《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老残游记》第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

⒊  谓人死归葬之所。

《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
《汉书·田延年传》:“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贾氏 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之物。”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下里 (词语)

  • 1. 犹方面。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过,做得箇积世虔婆,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边对着我家庄门那座山的山阳里,有一片枫树林子……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