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终始

词典解释

亦称“五德转移”。战国末阴阳家邹衍的学说。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用来说明王朝兴替的原因,如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递嬗,就是火(周)克金(商)、金克木(夏)的结果;并虚构一个“五德终始”的历史循环论体系,论证在政治上为了适应“五行配列”而定出相应的制度(如改正朔、易服色等)的必要。

词典名字:

五德终始

词典发音:

wǔ dé zhōng shǐ

国语辞典
  •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的学说。指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论者并用以推断自然的命运和王朝兴亡的原因。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战国 末期阴阳家 邹衍 的学说。指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论者并用以推断自然的命运和王朝兴亡的原因。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节:“战国 时, 邹衍 结合五行与阴阳两种思想成为阴阳五行学。它不是简单地结合,而是发展为神秘的德和运。

    邹衍 把德(五行的性)当作本体,运(阴阳变化)当作作用,以德运出发点,推断自然和社会的命运。属于唯物论的原始五行论、阴阳论,经 邹衍 改造后,成为唯心论的阴阳五行学,即五德终始论。不过它仍是哲学的一种,还不算是宗教。”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五德终始

  •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