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子

词典解释

漆树科。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1~15枚。春季开花,花小,两性,钟状,青白色,圆锥花序。果实扁球形,核上面具五个卵形凹点,边缘具小孔,形如人面,故名。分布于中国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亦见于越南。果可佐食;又入药,能解毒。木材坚硬,可供建筑、造船和制家具等用。

词典名字:

人面子

词典发音:

rén miàn zi

国语辞典
  • 果实名。核似人面。
  • 面具。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果实名。核似人面。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下:“人面子,树似含桃结子桃实无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为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托小盘卖乾菓子……芭蕉乾,人面子、巴览子……之类。”

    ⒉  面具。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人面子 (植物)

  • 人面子(学名: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 Pierre ),别名:人面树,银莲果,为漆树科。人面子属常绿大乔木植物,高达20余米。喜阳光充足及高温多湿环境,适深厚肥沃的酸性土生长。该种树冠宽广浓绿,甚为美观,是“四旁”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也适合作行道树。也是药用植物,其果实、根皮、叶均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