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词典解释: yī sī lán jiào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信仰安拉(真主)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主要经典为《古兰经》,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称为“穆斯林”)必遵的“功课”。主要有逊尼、十叶两大教派。广泛流传于亚、非、欧、美各国。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旧称“回教”、“天方教”、“清真教”等。国语辞典注音 ㄧ ㄙ ㄌㄢˊ ㄐㄧㄠˋ  拼音 yī sī lán jiào西元七世紀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創立的宗教。為英語 Islam的音譯。見「回教」條。

词典名字:

伊斯兰教

词典发音:

yī sī lán jiào

国语辞典

伊斯兰教 Yīsīlánjiào

[Islamic;al-Islam;mohammedanism] 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基本解释

伊斯兰教[ yī sī lán jiào ]

⒈  西元七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立的宗教。为英语 Islam的音译。参见「回教」条。

引证解释

⒈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Islām的音译,意为“顺从”。在 中国 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是七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 麦加 人 穆罕默德 所创立的一神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教义主要有:信仰 安拉 是唯一的神, 穆罕默德 是 安拉 的使者,信天使,信仰《古兰经》,认为它是 安拉 “启示”的经典,信世间一切事物都是 安拉 的“前定”,并信仰“死后复活”、“末日审判”等。该教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必遵的“功课”,并针对当时阿拉伯社会情况规定了若干制度和道德规范。主要有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分布于 亚洲 和 非洲,特别是 西亚、北非 和 东南亚 各地,在一些国家被定为国教。七世纪中叶传入 中国,宋 元 以后有一定发展。主要在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中传布。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回回教门等。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 分布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