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离

词典解释: zhū lí 1.亦作"侏?"。亦作"侏?"。 2.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 3.形容方言﹑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文字怪异,难以理解。 4.借指古代少数民族。 5.用以鄙称外国人。国语辞典注音 ㄓㄨ ㄌㄧˊ  拼音 zhū lí1. 古代西夷地區的音樂。▶ 《周禮.春官.鞮鞻氏》漢.鄭玄.注:「西夷之樂曰侏離。」2. 形容蠻夷的語聲。▶ 《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序》:「衣裳班蘭,語言侏離,好入山壑,不樂平曠。」▶ 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

词典名字:

侏离

词典发音:

zhū lí

国语辞典
  • 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
  • 形容方言、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文字怪异,难以理解。
  • 借指古代少数民族。
  • 用以鄙称外国人。
  • 基本解释

    侏离[ zhū lí ]

    ⒈  古代西夷地区的音乐。

    《周礼·春官·鞮鞻氏》汉·郑玄·注:「西夷之乐曰侏离。」

    ⒉  形容蛮夷的语声。

    《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序》:「衣裳班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

    《周礼·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乐” 贾公彦 疏引《孝经纬·钩命决》:“西夷 之乐曰侏离。”
    晋 陶潜 《圣贤群辅录上》:“伯夷阳伯 乐,舞侏离,歌曰招阳。”

    ⒉  形容方言、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语言文字怪异,难以理解。

    《后汉书·南蛮传》:“﹝ 槃瓠 子女﹞衣裳班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
    章炳麟文例杂论》:“可知时俗译书,于异邦人地侏离不瞭者,则标识其右,亦因于 陶氏 也。”

    ⒊  借指古代少数民族。

    ⒋  用以鄙称外国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侏离

  • 侏离属于古代用词,亦作"侏"。亦作"侏?"。 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乐舞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