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伐

词典解释

本意谓兴兵讨罪,引申为向他国进攻。《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

词典名字:

侵伐

词典发音:

qīn fá

国语辞典
兴兵越境讨罪;进攻他国。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兴兵越境讨罪;进攻他国。

《左传·桓公十年》:“郑 人怒,请师於 齐,齐 人以 卫 师助之,故不称侵伐。”
《春秋·桓公十年》“齐侯、卫侯、郑伯 来战于 郎” 晋 杜预 注:“改‘侵伐’而书‘来战’。”
孔颖达 疏:“然则侵伐者,师旅讨罪之名也。”
苏辙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周 衰,凡所以教民之具既废,而战攻侵伐之役交横于天下。”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休萌战攻侵伐之谋,共享安净和平之福。”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纪元前四百九十四年, 吴 王 夫差 侵伐 越国,越国 大败。”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侵伐

  • 侵伐,汉语词汇。
  • 拼音:qīn fá
  • 是指兴兵越境讨罪;进攻他国。
  • 出自左传·桓公十年》:“郑人怒,请师於齐,齐人以卫师助之,故不称侵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