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义

词典解释: bǎo yì 1.唐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军称。国语辞典注音 ㄅㄠˇ ㄧˋ  拼音 bǎo yì1. 仗義保護。▶ 《書經.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義王家。」▶ 《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膺受多福,保義子孫。」2. 官中人物或僕隸。▶ 宋.曾慥《高齋漫錄》:「近年貴人僕隸,以僕射、司徒為卑小,則稱保義,又或稱大夫也。」▶ 宋.洪邁《夷堅甲志.卷一二.雷震石保義》:「又入數家,詢巡轄遞鋪石保義所在。」3. 對技藝人的稱呼。▶ 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小說講經史》:「且小說名『銀字兒』,……有譚淡子、翁二郎、雍燕、王保義。」▶ 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諸色伎藝人》:「小說:徐保義、汪保義。」

词典名字:

保义

词典发音:

bǎo yì

国语辞典
唐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军称保义。
基本解释

保义[ bǎo yì ]

⒈  仗义保护。

《书经·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义王家。」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膺受多福,保义子孙。」

⒉  官中人物或仆隶

宋·曾慥《高斋漫录》:「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
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一二·雷震石保义》:「又入数家,询巡辖递铺石保义所在。」

⒊  对技艺人的称呼。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〇·小说讲经史》:「且小说名『银字儿』,……有谭淡子、翁二郎、雍燕、王保义。」
元·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小说:徐保义、汪保义。」

引证解释

⒈  唐 李德裕 任 剑南 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军称保义。

《新唐书·忠义传中·李德裕》:“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贷勿事,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其精兵曰 南燕 保义、保惠、 两河 慕义,左右连弩。”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保义

  • 保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bǎo yì,是建精兵五军的其中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