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正

词典解释: bǎo zhèng 1.一保之长。国语辞典注音 ㄅㄠˇ ㄓㄥˋ  拼音 bǎo zhèng保長。清代保甲法,十戶為牌,立一牌長。十牌為甲,立一甲長。十甲為保,立一保長。專司查報作姦犯科及戶口遷移等事,相當於今日村長一職。▶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村人道:『金榮是此間,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厚。誰不認得?你問他則甚?』」▶ 《水滸傳.第一三回》:「把那漢子一條索子綁了,押出廟門,投一個莊上來。」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387页 第1卷 1387

词典名字:

保正

词典发音:

bǎo zhèng

国语辞典
一保之长。
基本解释

保正[ bǎo zhèng ]

⒈  保长。清代保甲法,十户为牌,立一牌长。十牌为甲,立一甲长。十甲为保,立一保长。专司查报作奸犯科及户口迁移等事,相当于今日村长一职。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村人道:『金荣是此间保正,家道殷富且是做人忠厚。谁不认得?你问他则甚?』」
《水浒传·第一三回》:「把那汉子一条索子绑了,押出庙门,投一个保正庄上来。」

引证解释

⒈  一保之长。参见“保甲”。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绍圣 初,復 熙寧 法, 建炎 元年,减三分之一,仍召募下诸色公人,皆用此雇,与差保正不同。”
水浒传》第十四回:“原来那 东溪村 保正姓 晁,名 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慌忙叫了地方坊长保正人等,多来相视看验,好报官府。”
楚剧《葛麻》第二场:“你家瞧不起我,我还当过新旧两年保正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保正

  • 简述
  • 古代农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都保的领导叫都保正,还有一个副保正。那时候家庭人口比较多,平均一户五个人,五百户人家大约两千五百人,那时候没有区的概念,就是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保正大体上相当于现在乡长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