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

词典解释: bīng jiā 先秦至汉初研究军事理论并从事军事活动的重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春秋末的孙武,战国时的吴起、孙膑,汉初的张良、韩信等。对后世军事思想影响很大。国语辞典注音 ㄅㄧㄥ ㄐㄧㄚ  拼音 bīng jiā1. 先秦諸子之一。▶ 《漢書.卷三○.藝文志》:「者,蓋出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2. 精曉用兵之道的人。▶ 三國.魏.衛覬〈與荀彧書〉:「郡縣貧弱,不能與爭,遂強,一旦變動,必有後憂。」▶ 《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勝敗真常事,捲甲重來未可知。」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1838页 第2卷 94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2页

词典名字:

兵家

词典发音:

bīng jiā

国语辞典

兵家 bīngjiā

(1) [thinker of ancient China specializing in the art of war]∶古时研究军事问题的学派

(2) [military commander]∶指军事家或用兵的人

胜败兵家常事

兵家必争之地

基本解释

兵家[ bīng jiā ]

⒈  先秦诸子之一。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⒉  精晓用兵之道的人。

三国·魏·卫觊〈与荀彧书〉:「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英语the School of the Military, one of th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諸子百家|诸子百家[zhu1 zi3 bai3 jia1]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0 BC)​, military strategist in ancient China, military commander, soldier

法语stratège, commandant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后汉书·朱儁传》:“临军易将,兵家所忌。”
《新唐书·王翃传》:“王翃 字 宏肱,并州 晋阳 人。少治兵家。”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论胜败形势》:“且逆夷之来,事事皆犯兵家之忌:我众彼寡,我逸彼劳,我饱彼飢,我愤彼骄。”

⒉  古代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三辅遭 王莽、更始 之乱,又遇 赤眉、延岑 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时承 高干 荒乱之餘,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棊跱。”
《三国志·魏志·卫觊传》:“而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以为部曲。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彊。”
吴晗 《灯下集·谈曹操》:“部曲战时从征,平时的给养得自己想办法,不归郡县管辖,称为兵家。”

⒊  魏 晋 时兵士出身称“兵家”。参阅 周一良 《<三国志>札记》。

《晋书·王尼传》:“王尼 字 孝孙,城阳 人也,或云 河内 人。本兵家子,寓居 洛阳,卓犖不羈。初为护军府军士……护军大惊,即与 尼 长假,因免为兵。”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兵家 (汉语词语)

  • 兵家, 古代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古代另指拥兵一方的豪强或军将,亦为部曲私兵之称等。出于《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和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三辅遭 王莽 、 更始 之乱,又遇 赤眉 、 延岑 之弊,兵家纵横,百姓涂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