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行

词典解释: lì xíng ①努力实行:节约。 ②磨练德行:慕德不如。国语辞典注音 (一)ㄌㄧˋ ㄒㄧㄥˊ  拼音 lì xíng1. 勉勵自己或他人所作所為皆正面有益。▶ 《三國志.魏書》第十二卷《毛玠傳》:「于時四海翕然,莫不勵行。」▶ 宋.淨善《禪林寶訓》卷第二:「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2. 嚴肅、切實的作風。▶ 梁.釋慧皎《高僧傳》卷第三《譯經.釋智猛》:「釋智猛,雍州京兆新豐人。稟性端明,勵行清白。」尤指勇猛修行的態度。▶ 梁.釋慧皎《高僧傳》卷第七《義解.釋曇鑒》:「年登耳順,勵行彌潔。」 3. 認真執行,積極實踐。▶ 如:「為求環境永續,我們應該勵行各項節能減碳措施。」▶ 唐.一行《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第二:「冀待良緣會合,則當勇健勵行之。」▶ 《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傳.文宗孝德顯皇后傳》:「太后屢下詔:『母子一心,勵行新政。』」亦作「厲行」。多音參見: (二)ㄌㄧˋ ㄒㄧㄥˋ lì sìng

词典名字:

励行

词典发音:

lì xíng

国语辞典

励行 lìxíng

(1) [show self-discipline;conduct oneself properly] 勉力而行;培养良好的品行

改过励行

(2) [strictly enforce]∶同“厉行”

基本解释

励行[ lì xíng ]

⒈  努力认真的执行。也作「厉行」。

《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文宗孝德显皇后传》:「太后屡下诏:『母子一心,励行新政。』」

如:「我们当励行勤俭建国的原则。」

励行[ lì xìng ]

⒈  敦励品行。

《北史·卷八六·循吏传·梁彦光传》:「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引证解释

⒈  砥砺德行。励,通“”。

《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彦光 训喻而遣之,﹝ 焦通 ﹞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犹当飭身励行,以善遗子孙,俾百岁之后,乡称善人。”
清 陈田 《明诗纪事甲籤·周祚》:“诚以惜时不如立名慕德不如励行。”

⒉  努力实行。

《清史稿·后妃传一·文宗孝钦显皇后》:“太后屡下詔:‘母子一心,励行新政。’”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励行

  • 励行,就是鼓励同行;培养良好的品行或改过励行。清 陈田 《明诗纪事甲签·周祚》:“诚以惜时不如立名,慕德不如励行。”《清史稿·后妃传一·文宗孝钦显皇后》:“太后屡下诏:‘母子一心,励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