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

词典解释: shí bā luó hàn 1.佛教语。据《法住记》等记载,原为"十六罗汉"。五代以后,或加《法住记》作者难提密多罗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作者摩拿罗多而为""。一说:误将第一尊宾度罗分为两人,加难提密多罗而为""。尚有数说,率多附会传讹。见《罗汉图赞集》。五代张玄等始画象。此后佛寺中多供奉""。国语辞典注音 ㄕˊ ㄅㄚ ㄌㄨㄛˊ ㄏㄢˋ  拼音 shí bā luó hàn謂唐末宋初間在十六羅漢外附加慶友和賓頭盧二人,但賓頭盧即賓度盧跋羅惰闍的重複。另有一說是加入降龍、伏虎二尊者。清高宗易為迦葉和軍徒缽嘆。西藏則於十六羅漢外加上達磨多羅和摩訶衍和尚。宋代之後,十八羅漢取代了十六羅漢風行全中國。

词典名字:

十八罗汉

词典发音:

shí bā luó hàn

国语辞典

十八罗汉 shíbā-luóhàn

[the eighteen arhat] 佛教称如来佛的十六弟子和降龙、伏虎两罗汉为十八罗汉

基本解释

十八罗汉[ shí bā luó hàn ]

⒈  谓唐末宋初间在十六罗汉外附加庆友和宾头卢二人,但宾头卢即宾度卢跋罗惰阇的重复。另有一说是加入降龙、伏虎二尊者。清高宗易为迦叶和军徒钵叹。西藏则于十六罗汉外加上达磨多罗和摩诃衍和尚。宋代之后,十八罗汉取代了十六罗汉风行全中国。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据《法住记》等记载,原为“十六罗汉”。 五代 以后,或加《法住记》作者 难提密多罗 和《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作者 摩拿罗多 而为“十八罗汉”。一说:误将第一尊 宾度罗 分为两人,加 难提密多罗 而为“十八罗汉”。尚有数说,率多附会传讹。见《罗汉图赞集》。 五代 张玄 等始画十八罗汉象。此后佛寺中多供奉“十八罗汉”。参见“十六罗汉”。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颂》:“今於 海南 得此十八罗汉像,以授 子由 弟,使以时修敬。”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十八罗汉 (佛教十八位尊者)

  •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