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词典解释: shǐ bù 也称“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二部。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国语辞典注音 ㄕˇ ㄅㄨˋ  拼音 shǐ bù我國古代將圖書分成經、史、子、集(甲、乙、丙、丁)四個大類,其中第二大類,稱為「」。凡記事的書,如正史、編年史、紀事本末、別史、雜史、傳記以及地理、時令、職官、政書等均屬之。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456页 第3卷 50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2页

词典名字:

史部

词典发音:

shǐ bù

国语辞典
  • 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中第二大类的名称。又称乙部。
  • 基本解释

    史部[ shǐ bù ]

    ⒈  我国古代将图书分成经、史、子、集(甲、乙、丙、丁)​四个大类,其中第二大类,称为「史部」。凡记事的书,如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别史杂史传记以及地理、时令职官、政书等均属之。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中第二大类的名称。又称乙部。参见四部”。

    宋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卷二上:“史部,其类十有三。”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史部

  • 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二大类。专列各种体裁历史著作。也称“乙部”
  •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