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族

词典解释: hé zú 1.聚集全族的人。 2.全族,全族的人。 3.犹联宗。谓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国语辞典注音 ㄏㄜˊ ㄗㄨˊ  拼音 hé zú1. 聚合全族的人。▶ 《禮記.大傳》:「旁治昆弟,以食,序以昭穆。」▶ 《遼史.卷三二.營衛志中》:「契丹故俗,分地而居,而處。」2. 全族、整個家族。▶ 《紅樓夢.第六八回》:「回來咱們公同請了中人,大家覿面說個明白,給我休書,我就走路。」▶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不知我們潮州人殺了他,還是我們潮州人謀了他的祖宗。」3. 聯宗,將同姓而本非一族的人聯合為一族。▶ 《晉書.卷六○.孫旂傳》:「旂子弼及弟子髦、輔、琰四人,並有吏材,稱於當世,遂與孫秀。」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560页 第3卷 154

词典名字:

合族

词典发音:

hé zú

国语辞典
1.聚集全族的人。 2.全族,全族的人。 3.犹联宗。谓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
基本解释

合族[ hé zú ]

⒈  聚合全族的人。

《礼记·大传》:「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
《辽史·卷三二·营卫志中》:「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⒉  全族、整个家族。

《红楼梦·第六八回》:「回来咱们公同请了合族中人,大家觌面说个明白,给我休书,我就走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〇回》:「不知我们潮州人杀了他合族,还是我们潮州人谋了他的祖宗。」

⒊  联宗,将同姓而本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

《晋书·卷六〇·孙旗传》:「旗子弼及弟子髦、辅、琰四人,并有吏材,称于当世,遂与孙秀合族。」

引证解释

⒈  聚集全族的人。

《礼记·大传》:“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
孔颖达 疏:“合族以食者,言旁治昆弟之时,合会族人以食之,礼又次序族人以昭穆之事。”
《孔丛子·独治》:“先王制礼,虽国君有合族之道,宗人掌其列。”
《辽史·营卫志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契丹 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

⒉  全族,全族的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不知我们 潮州 人杀了他合族,还是我们 潮州 人□了他的祖宗,他造了这箇謡言,还要刻起书来,这不要气死人么!”

⒊  犹联宗。谓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

《晋书·孙旂传》:“旂 子 弼 及弟子 髦、辅、琰 四人……遂与 孙秀 合族。”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合族

  • ”又“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按,这是说国君有管领宗族、聚合族人的职责,在全族晏饮时,族人与国君在序昭穆和年后依序列入座。但是族人就座时不能太靠近国君,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此来表示对国君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