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辞
词典解释:
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 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
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 恪 , 恪 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国语辞典
1.谓用语﹑称号相同。 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
引证解释
⒈ 谓用语、称号相同。
引《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
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
《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
⒉ 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
引《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 恪,恪 不听。”
《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网络解释
同辞
同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ng cí,是指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