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绶鸟

词典解释

即吐绶鸡。

词典名字:

吐绶鸟

词典发音:

tǔ shòu niǎo

国语辞典
即吐绶鸡。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即吐绶鸡。参见“吐綬鸡”。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吐綬鸟身大如鸐,五色,出 巴 东山中。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即吐綬,长一尺,须臾还吞之。”
唐 刘禹锡 《吐绶鸟词》:“越 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綬 江 南知。”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鱼復县 南山有鸟大如鴝鵒,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头颊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采彪炳,形色类綬,因名为吐綬鸟。”
屈大均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收香一一立花鬚,吐綬纷纷饮花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